近年来,高唐县梁村镇以“文化书院”建设为支点,创新“阵地链+教育链+服务链”三链融合模式,形成基层群众家门口“一站式”全周期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从“云端”落到“泥土”,走出一条文化惠民与社区治理相辅相成的发展新路径。
一、建强“阵地链”,筑牢文化根基
一是示范引领,打造“文化服务”多元空间。以社区文化书院为主阵地,创新构建“阅读区+书画工作室+非遗课堂+农业科普体验馆+亲子生活馆”的沉浸式文化功能空间。二是串珠成链,建设“美德健康”示范场景。整合辖区优质文化资源,利用镇域村史馆、党史馆、新风礼堂、韩庄村党建长廊、2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设施,形成“馆—堂—廊—站”文化资源链条,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非遗课堂等活动,营造“文化润心 里仁为美”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参与群众达8000余人次。三是品牌赋能,组建“以文化人”幸福矩阵。围绕“塔韵粮乡·新风起”社区文化品牌建设,发挥本土文艺团体、骨干人才的引领辐射作用,自编自导自演快板、小品等小戏小剧,探索实践“文艺+宣讲”“社区大巡演 小区全覆盖”工作新模式,重点打造“梁家人·高兴办”“活力非遗”“颜世亮书画社”“新风礼堂”等4个特色品牌,做深做活“以文化人”文章。今年以来,开展活动200余场,累计参与群众达到1万余人次。
二、延伸“教育链”,实现全龄共享
一方面组建专业力量,构筑教育矩阵。整合多方优质资源,组建涵盖书画培训、非遗体验、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的“专业+实践”双优师资队伍,包括国家级美术师、聊城市书画协会副会长颜世亮、镇应急部门工作人员等,让每类课程都有专业支撑,每项服务都有行家护航。比如,文化书院书画社成立以来,共培养学生160余名。另一方面设置特色课程,打造全龄课堂。精心打造十大精品课程,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居民的学习需求。比如,在育儿方面,设有育儿困惑解答课和儿童素养提升课,帮助家长解决育儿难题,培养孩子综合素养;在生活技能提升方面,设有花样厨艺实训课和非遗手作实践课,让居民既能掌握美食制作技巧,又能传承非遗文化。截至目前,共开设各类课程40节次,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
三、优化“服务链”,焕新文化基因
一是奏响社区治理“和谐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不定期举办文艺汇演、书画展览、社会实践、主题宣讲、特色研学等活动,通过非遗剪纸、公益电影、诗歌朗诵、器乐演绎等活动,为居民群众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推动文化繁荣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社会和谐的“黏合剂”。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活动60余次,进一步传承和谐邻里文化、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有力推动了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二是争做关爱奉献“公益星”。从提供“单向服务”的起点出发,以“阵地建设+宣传教育+文化服务+社会服务”为经纬,织就一张覆盖思想引领、文化传承、产业激活与民生保障的活力之网。今年以来,累计帮助困难家庭、残疾人、失独家庭等特殊群体20余家,组织慰问活动100余次,为困难群体送去温暖与关怀。三是护航健康成长“亮未来”。针对小区学生放学后看护难的问题,创新开办“希望乐园”,为学生提供课业辅导、非遗技艺传习等特色服务。比如,邀请韩庄村县级非遗传承人徐宗红向孩子们传授剪纸等非遗技艺,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手中焕发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