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暑气蒸腾,却挡不住青春助力乡村教育的脚步。2025 年暑期,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鲁明洋,走进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田横丰城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以专业所学为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课堂体验。
缘起:让专业之光点亮乡村课堂
“播音与主持艺术不仅是舞台上的光彩,更能成为传递知识与希望的桥梁。” 谈及支教的初衷,鲁明洋表示,乡村教育在艺术素养培育方面存在短板,而自己的专业恰好能弥补这一缺口。为了让支教更具针对性,他提前查阅资料,结合田横丰城小学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 “语言艺术启蒙” 系列课程,涵盖普通话正音、朗诵技巧、校园广播实践等内容,希望用声音的魅力激发孩子们对语言艺术的兴趣。
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长期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以专业服务社会。此次鲁明洋的支教行动,正是学院 “知行合一,以艺育人” 理念的生动实践,学院也为他提供了教学方法指导与物资支持,为支教活动保驾护航。

实践:以专业赋能,让课堂 “声” 动起来
7 月 1 日,鲁明洋的支教课堂正式开启。在首日的 “趣味普通话课堂” 上,他从最基础的声母、韵母讲起,通过 “咬苹果”“模仿小动物叫声” 等趣味游戏,帮助孩子们纠正方言口音,让原本枯燥的发音练习变得妙趣横生。“原来‘平翘舌’可以这么好玩!” 一年级学生小宇课后兴奋地说,原本不敢开口说普通话的他,当天就主动上台展示了绕口令。

从 7 月 2 日到 5 日,鲁明洋将教学重点放在 “校园广播实践” 上。他带着孩子们了解广播的基本流程,指导他们如何运用气息、把握节奏,并选取适合小学生的故事、诗歌作为广播稿件。每天 3 小时的实践中,他耐心地为每个孩子调整播音姿态,逐字逐句纠正稿件处理方式。田横丰城小学的校园广播里,第一次传出了孩子们字正腔圆、饱含情感的声音,不少老师感慨:“孩子们的表达更自信了,校园里也多了份‘文艺范儿’。”
7 月 6 日至 7 日,支教进入成果展示阶段。鲁明洋组织了一场小型朗诵会,让孩子们登台朗诵自己喜爱的作品。为了这场朗诵会,他投入了更长时间(当日实践时长为 10 小时),从舞台站位到情感表达,事无巨细地指导。当孩子们用稚嫩却充满力量的声音朗诵《少年中国说》时,台下的老师和家长们纷纷鼓掌,不少人眼中泛起了泪光。“看到孩子们从羞涩不敢表达到大方展现自己,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鲁明洋望着台上的孩子,眼中满是欣慰。
收获:双向成长,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支教不仅为田横丰城小学的孩子们打开了艺术之窗,也让鲁明洋收获了成长。“把专业知识转化为适合小学生的教学内容,是个不小的挑战。” 他坦言,为了让课堂更生动,他反复打磨教案,甚至对着镜子练习教学手势。这种 “输出式学习”,让他对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专业理解更深刻了。
更重要的是,支教让他对教育的意义有了全新认识。“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是如此强烈,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引导,都可能在他们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 鲁明洋说,这段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用专业服务社会的信念,未来也会继续参与此类实践活动。
田横丰城小学的老师也对鲁明洋的支教给予高度评价:“他不仅带来了专业的语言艺术教学,更用认真负责的态度感染了孩子们,让他们看到了‘好好读书、学好本领’的榜样力量。”
结语:以青春之名,赴教育之约
一周的支教时光短暂,却在鲁明洋和田横丰城小学的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正如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倡导的那样,青年学子当以专业为笔,以实践为墨,在社会大课堂中书写青春担当。鲁明洋的支教故事,是无数大学生投身乡村教育实践的缩影,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知识传递温暖,让青春在助力教育公平的征程中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