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县庆祝第41个教师节文艺汇演的舞台上,一群身着校服的孩子用清澈嘹亮的歌声,赢得了台下数百名观众的阵阵掌声。他们是汶上集镇中心小学“星光合唱团” 的成员,这支由乡村孩子组成的合唱团,正用音乐打破地域的限制,让乡村校园的艺术之花绚烂绽放。
缘起:让乡村孩子也能触摸艺术之光
汶上集镇中心小学地处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小学,全校1400余名学生中,超过30% 是留守儿童。“过去,学校的艺术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孩子们接触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机会很少。”校长董效运回忆道,2024年,学校在推进校本课程时发现,不少孩子在音乐课上表现出对歌唱的热爱,却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展示的平台。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艺术渴望,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填补情感空缺,学校决定组建合唱团,让音乐成为孩子们寄宿生活里的“温暖伙伴”。消息一经公布,便得到了热烈响应,短短三天,就有 100多名学生报名。经过音乐老师的选拔,最终40 名热爱歌唱、声音条件较好的孩子成为了“星光合唱团” 的首批成员。“当时的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接触‘合唱团’这个概念,眼神里满是期待。” 合唱团的指导老师王蕊说,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重视,学校专门腾出一间教室作为合唱团的训练室, 还购置了电钢琴、谱架、音响等设备,让乡村孩子拥有了和城市孩子一样的艺术训练环境。
坚守:用汗水浇灌音乐梦想
合唱团组建初期,挑战接踵而至。由于孩子们音乐基础薄弱,大部分孩子甚至不认识五线谱,连基本的节奏都把握不好。王蕊和另外一名指导教师牛新锋共同制定了“分层教学”计划,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先从演唱简单歌曲入手,让学生通过拍手、跺脚等小游戏,结合简单儿歌练习训练节奏,打好基础;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则尝试攻克难度稍高的歌曲,重点练习对其节奏的把握能力。然后学习认识五线谱,用儿歌记音位,搭配卡通卡片辅助学习。课程设计兼顾基础与兴趣,从简单的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到学唱《虫儿飞》《明天会更好》等温暖治愈的歌曲,老师们还会结合留守儿童的生活,在歌词里融入“陪伴”“成长”的小故事,让孩子们在歌声中感受关怀。
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合唱团的训练时间定在每天下午放学后的一个小时。傍晚的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里,歌声取代了往日的寂静,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盛夏,训练室里总能传出孩子们的歌声。四年级学生牛嘉佑是合唱团的男高音,刚开始训练时,他因为紧张总是跑调,一度想放弃。老师发现后,每天单独给他辅导15 分钟,还鼓励他:“你的声音很有潜力,只要坚持练习,一定能唱好”。 在老师的帮助下,牛嘉佑逐渐找回自信,唱的越来越好。“现在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放学后的合唱训练,唱歌让我变得更开朗了。”牛嘉佑笑着说。对于那些常年寄宿、父母在外务工的孩子来说,合唱团不仅是学习音乐的课堂,更是情感交流的小天地。原本沉默寡言的孩子,在合唱排练中慢慢学会与同学眼神交流、互相配合;午休时,常有孩子自发聚在教室,你一句我一句地哼唱新学的歌曲。五年级的留守儿童小雨说:“唱歌的时候,感觉心里暖暖的,像有人陪着一样。”
除了日常训练,老师们还会利用音乐课堂,带着孩子们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了解不同风格的歌曲。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歌曲情感,他们会结合歌词讲述背后的故事。在学习《我和我的祖国》时,老师们通过图片、视频,让孩子们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发展成就,孩子们在演唱时,眼神里多了一份坚定与自豪。
绽放:在舞台上收获成长与掌声
合唱团成立以来,学校便成了乡村孩子的“音乐乐园”。没有专业的演出服,孩子们就穿着整洁的校服;缺少高端乐器伴奏,老师便用电钢琴搭配拍手节奏。但孩子们的热情从未减退——午休时主动留在教室背歌词,放学后围着老师请教发声技巧,连课间都能听见他们哼着排练的旋律。从一开始的音准参差不齐,到如今能完整演绎多首歌曲,孩子们的进步藏在每一次认真的排练里。“星光合唱团” 多次受邀参加县级、镇级的文化活动,并吸引了很多县区学校前来学习和观摩,在“乡村振兴文化行” 活动中,他们的歌声又多次走进村庄,为村民们送上了精彩的表演。每次演出结束后,孩子们都会收到观众的称赞,这些掌声成为了他们成长路上最珍贵的礼物。
经过一年多的坚持与努力,“星光合唱团” 的演唱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开始走出校园,登上更广阔的舞台。
“看到台下那么多人看着我们,我既紧张又兴奋。” 五年级学生刘思雨说,“看到孩子们认真歌唱的模样,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温暖。”指导教师动情地说。这次的合唱,让更多人认识了这支乡村小学合唱团,也让孩子们更加坚定了对音乐的热爱。
影响:让艺术教育照亮乡村教育未来
“星光合唱团”的成功,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快乐与成长,也为汶上集镇中心小学的艺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学校的艺术氛围越来越浓厚,除了合唱团,还组建了舞蹈队、绘画小组、乐器小组、快板儿等,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
“开设合唱团校本课程,是希望用音乐为留守儿童搭建情感寄托的平台,让他们在集体歌声中收获自信与友谊,让寄宿校园里的童年,也能充满动听的旋律。现在,合唱团就像一颗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艺术的梦想。”学区主任刘锁记说,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入,开设更多样化的艺术课程,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接触艺术、热爱艺术,在艺术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我们想把歌声唱得更远,让更多人听到来自乡村小学的声音。”指导教师牛新锋说,未来,合唱团计划学习更多具有乡村特色的歌曲,将乡村的风土人情融入音乐中,让这支乡村小学合唱团成为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用歌声点亮更多乡村孩子的童年,谱写属于他们的精彩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