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东省内不少地区仍秋雨连绵,正值秋收关键窗口期,持续阴雨不仅给全省秋收秋种工作带来严峻挑战,更让青贮玉米收割进度受阻,奶牛“口粮”的储备与品质双双面临威胁。在此紧要关头,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山东最大的本土乳制品企业——得益乳业迅速行动,在企业2万亩专属青贮种植基地,打响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雨中青贮抢收战”。
风雨中的坚守:2万亩基地里的“抢收图景”
“好牛奶,是种出来的。”在得益乳业2万亩专属青贮种植基地,这句话正通过一场紧张的“抢收行动”落地。今年山东玉米丰收季的降雨量较去年同期增加近50%,持续的阴雨天气,不及时抢收容易导致玉米茎秆腐烂、营养流失,直接威胁奶牛“口粮”品质。
为守住这片孕育好奶的“源头阵地”,得益乳业以“技术+人力”双轮驱动,提前启动应急预案,用两大核心举措筑牢抢收效率与品质的双重防线。一方面,紧急调配国内先进的链轨克拉斯收割机与特种车辆组建专业作业团队,24小时轮班不间断穿梭田间,精准捕捉每一个停雨间歇高效抢收,确保“雨停即开工”;另一方面,创新采用“裹包+窖贮”收贮的模式,青贮收割后经初步质检,立即启用青贮打捆包膜一体机现场裹包锁鲜,同时搭配传统窖贮形成互补,既大幅提升收贮效率,更从源头避免雨淋导致的品质损耗,真正实现“应收尽收、应抢尽抢”,为后续牛奶品质筑牢了最关键的“第一道防线”。
据介绍,得益乳业深耕源头品质,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历经多次田间试验筛选出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成功实现“活杆成熟”的种植目标——收割时,玉米籽粒饱满、淀粉含量充足,能为奶牛提供优质能量;茎秆与叶片依旧保持翠绿,富含高活性可消化纤维,让奶牛“吃得优质、消化高效”。
高标准品控:3.5万头奶牛的黄金口粮
“留茬高度35cm以上、切割长度2.3-2.5cm、干物质与淀粉双32%以上”,在得益乳业青贮收割现场,这一组组精确到数字的标准,从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口号,而是贯穿青贮生产全流程的“铁规硬要求”,更是从源头保障奶牛“优质口粮”、筑牢好奶品质根基的关键所在。
在此期间,得益乳业专职地块质检员提前深入田间,对每片区域玉米细致评级、专业检测,当各项指标达标,才启动收割流程,从源头杜绝不合格原料;收割机器进场后先试收割调试,技术人员反复调整参数,确保留茬高度稳定在35cm以上,最大程度避开地表杂菌、减少污染;同时将切割长度精准控制在2.3-2.5cm,既便于后续发酵,更契合奶牛采食习惯、提升消化率。
每车青贮抵达得益饲料厂后,检测团队采用“五点式取样法”,对干物质、淀粉、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核心指标严格检测,仅达标者允许卸车入库,坚守“不合格不入场”底线。
此外,得益乳业采用进口青贮发酵剂,为应对阴雨天气特意将添加量提升至行业标准1.5倍,加速乳酸菌繁殖,缩短发酵周期、抑制杂菌生长、降低霉变风险。从田间调试到实验室检测,从发酵“加料升级”到储存“双重防护”,得益乳业以全链条严苛标准,将“优质”刻进每一个细节,为旗下4个万头牧场的3.5万头荷斯坦奶牛提供全年“放心口粮”,也为每一杯得益牛奶的高品质打下坚实基础。
龙头企业显担当:稳产保供助力乡村振兴
这场“雨中青贮抢收战”,不仅是得益乳业全产业链应急能力的实战检验,更彰显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关键时刻的责任与担当——以自身实力为支点,既稳住乳业生产“基本盘”,更撬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大棋局”。
得益乳业通过2万亩专属牧场种植基地与科学抢收,保障了3.5万头纯种优质荷斯坦奶牛全年“口粮”供给,满足了消费者对“放心奶” 的期待,为乳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源头根基。
得益乳业创新搭建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发展模式,已辐射高青县4个镇、59个村,带动3657户、1.2万余名农民实现产业致富,真正将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绑定。
未来,得益乳业将继续以全产业链优势为引领,在守护消费者“奶瓶子”的同时,持续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为山东乃至全国乳业与农业协同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得益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