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底以来,肥城经济开发区持续阴雨,肥城压储项目在雨势中推进,山东电建一公司肥城项目部面对持续至10月下旬的“雨考”,以“雨不停、工不歇”的韧劲坚守——在雨雾中升防护,在降雨里保进度,用暖心举措驱散湿冷,在“储能之都”蓝图上写下近一个半月的抗雨篇章。
雨雾立初心,坚守显担当
连月阴雨缠绵未歇,淅淅沥沥的雨丝织成一张密网,将山东电建一公司的施工现场裹得严实。脚下的土路积满深浅不一的泥泞,脚一踩便溅起浑浊的泥水,沾湿了工装裤脚;塔吊的钢臂上缀满晶莹的雨珠,风一吹便顺着金属纹路滚落,在地面砸出细碎的水花——潮湿与阴冷,成了这片工地近一个月来的“常客”。
10月1日的清晨,天还蒙着一层灰沉的雾,《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在项目部门前响起。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从旗手手中展开的瞬间,便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刺破沉沉阴云缓缓升空。它掠过挂着雨珠的塔吊钢臂,擦过沾着泥水的厂房外墙,最终在带着湿气的微凉空气中舒展,鲜红的底色在灰蒙天色里格外醒目,成了整个工地最耀眼的风景。
仰望国旗的队伍早已整齐列队。施工人员的安全帽檐上凝着细密的雨珠,有的顺着帽檐轻轻滑落,在肩头晕开一小片湿痕;管理人员手中的工作日志裹着透明防水套,纸页被仔细按平,边角没有一丝褶皱——谁都知道,这本子里记着的不只是施工进度,更是雨天里的每一项应急要点。
40余名管理人员站在队伍前列,许多身影透着股刚从忙碌里抽出身的仓促。有人胶鞋上还沾着未干的泥点,裤腿卷到膝盖,露出被雨水泡得发白的皮肤——这是刚结束凌晨的设备防雨巡查,从材料仓库到配电室,每一处防雨棚的固定绳、每一台电机的防水罩,都被他反复检查过;有人手里攥着一叠皱巴巴的纸,指尖还沾着淡淡的墨痕,纸上“加固脚手架”“疏通排水沟”的字样被红笔圈了又圈——那是他清晨五点刚修改完的降雨应对方案,墨迹未干便赶来参加升旗仪式。
没有人抱怨雨水的冰凉,也没有人在意工装的潮湿。当国歌声落,国旗在杆顶猎猎作响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牢牢锁在那抹红上——阴沉的天色压不住眼底的光,那是“抗住长期阴雨、守住施工节点”的坚毅,是“国庆不停工、责任扛肩头”的担当。雨还在下,泥仍在脚边,但这面雨中国旗,早已把温暖与力量,种进了每个建设者的心里。
“这雨断断续续下了快一个半月!越是这样的天气,越要把安全和进度抓牢。”项目执行经理的话,道出管理团队的坚守心声。升旗仪式后,40余名管理人员带领建设者宣誓:“抗阴雨、保安全、抓质量、保进度,以实干应对罕见的持续降雨挑战!”誓言穿透阴沉空气,在产业园上空回荡。
持续抗雨患,实干破难题
9月底至10月下旬,反复降雨给施工带来阻碍:土壤松软易陷、材料防潮难度加大,10月中旬后降温冷雨更增施工难度。40余名项目部管理人员全员上阵开启“动态抗雨”模式,并随降雨持续升级举措,10月上旬,主厂房外加固临时防雨棚;10月15日,针对降温冷雨新增设备保温罩、工人防寒雨衣,施工通道铺设防滑草垫;同期通过数字监管平台联动气象部门,实现“3小时雨情预警”,提前调整作业计划。
主厂房内,百余名工人穿防水雨衣轮班作业,为应对断续降雨,管理团队“动态施工方案”不断细化,雨天优先推进室内设备安装调试,在雨歇间隙集中攻坚室外管廊;结合雨情实行弹性施工机制。截至10月中旬,钢屋架主体安装已已较原里程碑计划提前,进入收尾阶段。
“雨下到10月下旬,又冷又潮,但项目部给我们加了防寒衣,还供24小时热水,干活更有劲!”土建班组长搓手笑着说。
这段时间,数字监管平台已推送暴雨预警12次、降雨调整建议28条,雨势增大时远程提醒暂停室外作业、覆盖设备,雨势减弱后立即调度复工,实现线上线下防护无缝衔接。
温情驱湿冷,工地暖人心
接连的阴雨从微凉转湿冷,施工现场暖意却未减。10月2日午后细雨淅沥,项目食堂“中秋包月饼”活动驱散初雨寒意;10月12日,针对降温冷雨,项目部在食堂增设“驱寒窗口”,每日供应热汤,后勤人员盛汤时叮嘱刚从施工现场回来的人员“趁热喝,别着凉”。
截至10月下旬,肥城压储项目已在阴雨中坚守近一个半月。工地既有建设者抗雨保安全保进度的“硬核”担当,也有防寒汤的“柔软”温情。40余名管理人员带头坚守,近500名施工人员迎难而上,用雨中共进诠释责任,用实干破解降雨与降温难题——这场“雨考”既是项目推进的“攻坚期”,也是建设者凝聚力量、共克时艰的“暖心期”。他们的身影,既推动储能事业稳步向前,更书写着新时代建设者“不畏风雨、矢志向前”的答卷。 |